第3章 姐夫的汇报(1 / 2)
“过往谈起蜀中,往往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来形容,臣在成都这些年,也确感如此。不过,在臣看来,蜀中之大利,主要有三,其一盐,其二茶,其三蚕!这几年,臣等治蜀,养息民生,所用之政,大都与此三者相关!”崇政殿内,赶了数千里路返返回东京的驸马宋延渥向刘皇帝侃侃而谈:
“张美非止有调度补给、供馈军需之能,更有理财才干。孟蜀时期,为事奢侈,加强军备,除了增加赋税之外,更重征于盐、茶,以此获利颇多,然境内盐户、茶农,生计艰苦,怨气甚众。
经张美一番整顿,废除苛敛之法,惩治不良墨吏,打击不法奸商,提高购入价钱,制定合理出价,到如今,盐、茶售卖气象,已焕然一新,一切进入正轨,民怨已消,而感朝廷恩德,生民归心。
往者贫富之不均,于蜀中尤为突出,矛盾尖锐,蜀乱之后,豪强外迁,无地之民,因之授田,穷困之家,生计有望。臣与赵普所为,不过明令强纪,严于治吏,宽以治民,虽不敢自夸,却也敢说无负于陛下所托......”
看着自信的姐夫,刘承祐心中暗赞,都是快满四十的人了,还是这般风度翩翩,气度折人。嘴里则轻笑道:“姐夫与赵普、张美等臣工的成绩,朕也是有所耳闻的,能在四年之内,就使蜀中大治,人心依附,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陛下谬赞,臣不敢当,这都是在陛下与朝廷的教导下,循制而行事!”宋延渥又谦虚道。
见状,刘承祐摆了摆手,呵呵轻笑道:“都是一家人,姐夫也不必如此拘束!”
显然,宋延渥虽然在刘承祐面前保持着他的风度风采,但实际上,还是很小心的,举止很矜持,不敢真的把刘皇帝当小舅子看待。外戚之中,论及政治智慧,宋延渥是排得上号的。
在平定孟蜀之后,治蜀功臣主要有五个人,宋延渥、赵普、张美、边光范、王明,宋延渥是剑南道布政使,张美是主管整个川蜀财政大权的转运使,赵普则以巡抚之职,协调诸事,可以说,是在这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方才在这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到如今,每年川蜀地区给朝廷的输送的税收,折合铜钱已达五百万贯,这与孟昶时期的最高收入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然而若考虑到那些年蜀地经受的祸乱与折腾,再算上那些急征繁赋,苛捐杂税,就可知道,能在四年之后达到现在的成就,有多不容易。
刘承祐琢磨了下,问道:“依你之见,朝廷对川蜀的两税税额,可能再增加?”
闻言,宋延渥露出了一抹意外之色,但注意到刘皇帝认真的表情,想了想道:“陛下,恕臣直言,川蜀当今之局面,已趋于稳定良好,但川蜀百姓所承受的负担并不轻松,照此趋势,若再得一定时间的恢复,无灾害相祸,则朝廷可逐步进行调整,但此时,臣不建议增加税额,以免生差池!”
见状,刘承祐也很快收起了那点期待的表情,说道:“观川蜀情况良好,朕且试言之,既然姐夫觉得不合适,那边算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宋延渥则不由好奇问道:“敢问陛下,莫非朝廷财计有困难?”
“北方灾害,统一战事,平南犒赏,功臣大赏,再加国策调整,大汉接下来,需要花费的地方很多啊!”刘承祐感慨着。
宋延渥却提出疑问,道:“江南、两浙富庶,朝廷既取之,难道还不能弥补?”
刘承祐笑了笑,说:“富庶是不假,收获也颇丰,但终究不能拿来就用,在李、钱的治理下,弊病颇多,还需改兴之,刷新其政,使其归治,再图后事!”
嗯,刘皇帝前者还在考虑减轻黎民百姓的负担,这番又开始动起对蜀中加税的事宜了。当然,这并不矛盾,南方道州,承平多年,底蕴深厚,川蜀、与江浙并称富庶,局部为整体做出些牺牲,既归入大汉统治,自然该发挥出其优势,为朝廷提供足量的钱粮。
“罢了,还是说说川蜀之事吧!”刘承祐又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说道:“姐夫此番回京,朕打算留你在朝中任职,川蜀之事,你觉得何人可继之?”
闻问,宋延渥略感诧异,这些年来,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影响控制,像这等封疆大吏的委任,素来由中枢讨论任命,从来不为地方左右,再加皇帝主见坚定,怎么问起他的想法了。也是宋延渥常年在外为官,对刘皇帝并不熟悉,没有表面上亲戚间紧密的联系,也没有那么了解。
对于刘皇帝的认识,只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乃至一些传闻来判断。做皇帝的亲戚,可并不轻松,享受富贵荣耀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需要小心翼翼。因此,像归养的那些外戚,安心地享受人生,未必不是好事。
不过,此时刘皇帝既然问起了,宋延渥还是决定回答,并给了个肯定的答案:“陛下,臣以为最适合者,莫过于赵普!赵则平乃治国大才,能力出奇,长于实务,臣也自愧不如。治天下则游刃有余,更遑论治区区川蜀!”
“你对赵普的评价倒是很高啊!”见宋延渥对赵普的吹捧,刘承祐笑了笑,觉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