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85页(1 / 2)

加入书签

是不是也该有进展?

毕竟追本溯源,近日大捷是从纪新雪和虞珩南下造船,开辟海上商路为起始。

若非从海上商路运回源源不断的金银珠宝,令整个朝堂都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让殿下和郡王的威望更胜从前。

以朝臣的固执,怎么可能同意殿下通过海上商路,朝东南小国低价售卖粮种。再用棉布、中药、珐琅钟、丝绸、冰糖等物换回粮食。

虞朝也不会知道,这世上竟然还有如此轻易,就能得到大量粮食的方式。

正是因为从东南小国得到的好处足够多,甚至远超从北疆市场得到的利益。朝臣才会继续听从殿下的提议,同意郡王关闭叶城,封锁玉门关,对频频挑衅虞朝的陇右道叛臣示弱。

至于陇右道叛臣为什么敢挑衅虞朝自然少不了张思仪的功劳。

虞朝既有北疆市场,又多了海上商路,暂时放弃西域之路虽然可惜,但不至于肉痛。

吐谷浑和西域三十六国,早就习惯沿路收取虞朝商队的保护费,购买大量无法仿照的消耗品。

虞朝突然锁国,对他们来说,不亚于毫无预兆的被捅了几刀。

虽然不致命,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收保护费的普通士卒,没有不难受的人。

恰逢纪新雪派去使臣,表示虞朝暂时拿陇右道嚣张的叛臣没办法,又咽不下这口气。愿意用大量金银和货物,雇吐谷浑和西域三十六国的兵力攻打陇右道,教训叛臣。

这番话不亚于对吐谷浑和西域三十六国说:虞朝外强中干,地广物丰,限时打折,全部白送,速来。

仅仅是使臣的几句空话,便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促成双方各怀鬼胎的合作。

三个月后,吐谷浑和西域三十六国在七日内,相继对陇右道叛臣出兵。双方皆怕彼此率先打通陇右道,攻破玉门关,铁骑直入长安。

不仅在攻打陇右道的时候用出十二分的力气,还竭尽全力的阻挠彼此。他们甚至暂时放过被吓破胆,龟缩在城池内的虞朝叛臣,多次为争夺攻打陇右道的机会而战。

与此同时,因为来自异族的巨大威胁,陇右道内部经历频繁的惊变,新王当机立断,将已经化为尘土的失败者尽数打为叛臣,再以虞朝节度使的身份,向长安送信求助。

可惜叶城已经人去楼空,玉门关也封闭良久。

朝廷已下明旨,为防狼子野心之人对大虞不利,断绝与玉门关外之人的所有联系。

抗旨不遵者,皆按叛国论罪。

陇右道派出的信使皆被拦在玉门关外。

即使他们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强闯二十米高的天堑,也无法逃脱守卫的抓捕。

但凡擅自闯关者,皆视为异国逃奴,直接押送矿区。

直到半年后,长安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西边的邻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打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狠劲。

满头雾水的长安朝臣讨论两个月,提出无数种可能,再依次否认,仍旧没能摸到头绪,西边的战事却悄无声息的发生改变。

在气头上不顾后果的出兵,令西域三十六国和吐谷浑伤亡惨重,他们竟然捏着鼻子达成协议。

先合作攻下陇右道,踏过玉门关,去虞朝休养生息。

然后再继续分你死我活。

可怜西域三十六国和吐谷浑闹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才为大局忍住血海深仇,达成协议。

还没来得及为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陇右道数城喜悦,忽然在平原遭遇虞朝大军,面对虞军最擅长的伏击。

此后,李金环又向他们证明,虞朝铁骑绝非他们臆想中的废物。

长平帝登基十五年之久,虞朝将士不仅没忘记如何伏击,追击的本事亦远非昔日能比。

只用短短两个月,不仅陇右道重回虞朝疆土。西域十六国和吐谷浑也元气大伤,隐隐有溃败的迹象,再也没办法对虞朝和西域商路造成任何威胁。

在林蔚看来,能轻而易举的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收回陇右道,重创虎狼,纪新雪和虞珩至少要占据六分功劳。

余下的功劳,三分归陛下,一分归李金环和张思仪。

李金环能得到封国公的大赏。

殿下和郡王也该凭此得偿所愿,才算公平。

虞珩抬起眼皮,黑白分明的眼眸中没有半分醉意,急什么?

不急?林蔚呆若木鸡的反问。

虞珩摇头,又举壶倒酒。

林蔚垂头陷入沉思,眉宇间的痕迹逐渐消失。

对,急不得。

陛下虽然从未同意郡王和殿下每年请求成婚的折子,但也没有因此斥责过两人。

年年反对此事的朝臣,更是因为想要通过北长城外的市场和海上商路发财,不得不看郡王和殿下的脸色,声音越来越小。

等陇右道彻底稳定,重开西域商路,求着郡王和殿下的人只会更多。

至于宫中的小皇子暂时不足为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