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难以控制地出现了王若琳的身影她的音容笑貌和那团酥软的乳肉(8 / 13)

加入书签

8岁。小雅姓谢,叫诗雅,比王若琳小一岁,两人是

姨表姐妹。谢诗雅的父亲是盐商,母亲早逝多年,父亲一直也未续弦。由于常年

在外经商,家中也再无其他亲人,故将她寄养在王若琳家里。王若琳的父亲是个

开明乡绅,年轻时曾经中过举人,母亲也多少识得一些诗书,因此一直就支持女

儿读书习字。两个女孩从型在镇上的私塾读书,虽说不是满腹经纶,但那些

「四书五经」之类的,早已是不在话下。平日里,琴棋书画更是样样有所涉猎,

虽不到精通的程度,但两人在当地早已是出名的才女了。两人跟随汪亚鹏的恩师

白老先生学习多年,深得白老先生的恩宠和器重,希望她俩将来能一起考上「京

师学堂」,成为国家的巾帼栋梁。

两个女孩嬉笑打闹着,跑进了学堂,来的有点早,教室里空无一人。两人擦

了擦脸上的雨水,开始打扫教室里的卫生,边干边说笑着……

这是西塘镇上唯一的一间学堂,学堂的前身,是明朝时就开始设立的私塾,

后来学生越来越多,清朝光绪年间又扩建过一次。民国建立后第二年,改为公立

学堂,相当于现在的高中。不过由于当时的教育水平十分落后,来此读书的学生,

还有刚从识字开始学起的,学生们的年龄也是参差不齐,而且三十几个学生里,

绝大部分都是男生,女学生除了若琳和诗雅,还有两个年龄更小的,再无他人。

也难怪,在那个年代,父母能让自己的女儿出来上学,已经是相当开明的了

……

汪亚鹏来到学堂门外,抬头看了看门楣上的牌匾,自己从这里走出国门时,

牌匾上还是「西塘私立书院」,此时已变成了「西塘公立学堂」。学堂依旧,却

已物是人非,虽时过境迁,却恍如昨日。

汪亚鹏掏出怀表看了看,时辰尚早,估摸着此时恩师应该还在学堂后面的寝

室里休息,于是收起雨伞,从学堂旁边的环廊绕到后院。恩师白老先生终身未娶,

孓然一身,一生教书育人,镇上虽有一处房产,却常年不归,就以学堂后身的寝

室为家,晚间在此批改学生文章、试卷,倒也方便。

果然,刚到后院,就看见恩师白老先生,正背对着自己,在寝室前的门廊里,

打着太极拳。虽然身手与六年前相对没什幺两样,但那满头华发,和佝偻着的背

影,明显苍老了许多。

「恩师,学生亚鹏给先生请安了……」汪亚鹏毕恭毕敬地走上前去,对着恩

师的背影,深鞠一躬。

「哦……亚鹏啊……你终于回来了……好……好啊……」老先生回过身来,

看见自己的爱徒,与六年前想比,更是一表人才、大有作为的模样,不禁大感快

慰。二人四目相对,都是泪眼婆娑。师徒携手步入室内,自是一番道不尽的思念

与情谊……

此时前面的教室里,学生们都已到齐,却迟迟不见老先生来上课。大家面面

相觑,最后一致推举王若琳姐妹俩去后面看看。

王若琳拉着谢诗雅绕到后院,离老远就听见先生的寝室里传出阵阵说笑声。

俩人蹑手蹑脚地来到寝室门外,从虚掩的房门门缝间向里望去。只见早上在

桥头所遇的男人,正和先生坐在床上促膝畅聊,看样子,两人关系十分亲近。早

上偶遇时太过仓促,也没顾上仔细打量男人的衣着、相貌,此时两个女孩都不免

好奇地仔细打量起他来。

男人白净而又俊朗的脸庞,透出一股儒雅的英气;上过发蜡的头发精心梳理

过,干净利索;一身灰色的西式洋装,里面是雪白的衬衣和灰色的马甲,配上浅

蓝色的领带,显得格外的潇洒、精神;黑色的皮鞋鞋底虽然粘了一些泥水,但鞋

面依旧是光可鉴人。整个这一身西洋化的装扮,配上男人挺拔、高挑的身材,好

一个玉树临风、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啊。看惯了身边那些灰头土脸、长袍马褂的人

们,只觉是天壤之别,两个女孩都觉得眼前一亮,芳心中犹如小鹿乱撞,阵阵春

潮涌动……

两个女孩摒住呼吸,趴在门外听了一会,从屋内两人的对话中,大概了解了

男人的来龙去脉。知道他是刚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新青年,以后是要接白老先生的

班的。女孩们不禁心中一阵暗喜,今后能有如此英俊儒雅、一表人才的美男子,

做自己的老师,那真是一种福气啊。

虽然都是春心萌动,但姐姐王若琳似乎比妹妹谢诗雅的感觉更为强烈。早上

桥头那惊魂一刻,不经意间的一搂一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